国产成年无码V片在线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安职要闻
  • 2025-08-06
    近日,第七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安徽省预选赛圆满落幕。我校师生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创作表现力,在赛事中大放异彩,不仅斩获多个奖项,更因组织工作的严谨高效荣获“优秀组织奖”,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责任担当与扎实成效。以赛育人:用心淬炼夯实获奖基础作为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实践,学校高度重视此次赛事,由校团委、文化与旅游学院及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承办,于2025年4月14日至5月15日精心组织校级选拔赛。围绕“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主题,聚焦“诵读中国”经典诵读、“笔墨中国”汉字书写两大赛项,从作品征集到初赛评审,从潜力初显到深磨提质,全程以“严谨规范、精益求精”为标准,最终推送的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张力,为省级赛事获奖夯实了基础。声动梁尘:经典诵读赛项绽放光彩在“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我校师生以声传情,让经典文字焕发新生。学生组勇夺桂冠,成为赛事焦点。王爽、唐文政等6名同学合作诵读的《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以充沛的情感与默契的配合,斩获一等奖,用青春之声诠释了经典的时代力量;高婉真、李佳豪、储胡耀与胡俊怡、李袁慧、胡子童两组同学演绎的《以你为镜》,凭借细腻的表达同
  • 2025-08-01
    2025年7月28日至29日,由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安徽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职教赛道总决赛圆满落幕。大赛经过各校校赛、省赛网评等评审环节,最终共有55所参赛院校共计197个项目晋级职教赛道总决赛。各参赛院校领队、指导教师、团队成员等近700名师生参加现场赛。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苏石、省大学生创新大赛组委会秘书处领导莅临比赛现场巡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盛鹏,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宣岩松陪同巡查。巡查中,苏石对我校在承办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学校高效专业的赛事组织能力、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以及师生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本次大赛邀请到来自全国的近40名公司专家、高校专家、投资专家担任评委,各参赛团队通过路演汇报、视频介绍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项目在所在领域的创新成果。评委专家从个人成长、项目创新、产业价值和团队协作进行综合评价,遴选出一批高水平作品。学校高度重视大赛承办工作。校党委书记李方泽,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盛鹏要求以承办大赛为契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展示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全省职教创新发展。赛事筹备形成校党委书记与校长靠前指挥、全程督导,
  • 2025-08-01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为深化产教融合、助力跨境电商人才培养,7月30日,安徽职业技术大学校长盛鹏率领现代商务学院骨干教师团队参加了“合肥品牌·跨境出海·2025中国(合肥)跨境电商大会”,与行业专家共商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路径,助力区域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汇聚了合肥市政府领导及市直部门负责人、全国跨境电商龙头公司代表、外贸公司高管、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以及权威媒体代表等600余位业界精英。盛鹏校长作为重要嘉宾,与省市领导共同为“合肥市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大会聚焦破解“流量困局”“红人断层”“发展瓶颈”三大难题,通过构建“政校行企金服”协同生态,为合肥本土品牌全球化提供全链路解决方案。大会通过领导致辞、主旨演讲、专题分享等环节,全方位探讨了跨境电商发展新趋势。我校教师团队深入学习了协同生态创新模式,系统掌握了为本土公司提供从市场洞察、品牌打造到风险管控的全链路解决方案。特别是亚马逊、TikTok Shop等平台专家的实战分享,为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一线经验。以此为契机,安徽职
  • 2025-07-25
    7月25日,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高职院校组)落下帷幕,我校网球队队员朱国宇同学在287名运动员中脱颖而出,获得础组男子单打冠军。这是安徽省高职院校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座男子网球项目全国冠军奖杯!本次赛事由中国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南昌)承办,来自全国37个城市的50所高职院校组队参与了此项赛事。备赛期间,朱国宇与队友们克服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在教练组的带领下,每日坚持完成高强度专项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确保了训练效率的最大化。此次优异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长期以来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体育教学改革与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这枚金牌不仅刷新了安徽省高职院校在全国网球赛事中的历史纪录,更彰显了我校在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不懈追求。未来,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高水平运动队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动校园“体育健康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在运动中强健体魄、砥砺意志,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更多活力。
  • 2025-07-25
    为进一步推动校地、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进一步促进我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实习,7月25日,李方泽带队赴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调研交流。办公室、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负责人、相关教研室主任及教师代表参加调研。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郭国平对李方泽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公司量子计算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情况、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情况。首席顾问孙习祥陪同学校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我国首个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研发中心、量子芯片制造中心。李方泽介绍了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的创建历程及办学特色,并指出,学校正紧跟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智能化与职教本科建设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希望双方能够紧密合作,充分整合各自在学术研究、应用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共同探索符合区域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量子计算领域的技术革新与人才需求展开讨论,共同分析了当前量子科技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与人才缺口现状,并就量子计算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共建、产业导师聘任、科研联合攻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
  • 2025-07-22
    为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综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21日,我校特邀全国知名职教研究专家、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梦卿教授,在图文信息中心三楼学术报告厅作题为《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行动》的专题讲座。浙江省、辽宁省、安徽省2025年度省培项目全体学员及我校全体教研室主任参会,讲座由学校党委书记李方泽主持。 讲座中,李梦卿教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专业与课程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等十大专题,以丰富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深入剖析了教学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职业院校需在三方面持续发力:坚持因材施教,强化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深化协同育人;坚持产教融合,推进三全育人,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李方泽在总结时指出,本次讲座是一堂令人受益匪浅的“大课”、“金课”,李梦卿教授的渊博学识与人格魅力为在场职教工作者树立了榜样,讲座兼具政治高度、学术深度与人格温度,针对性和指导性极强。 讲座结束后,李方泽陪同李梦卿教授参观校园
  • 2025-07-22
    为深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7月18-1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大学等院校共同承办的第45届“五金”说课活动在山东济宁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AI赋能 产教协同 助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主题,探讨如何运用数智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关键要素改革,加快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助力汽车强国与教育强国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作主旨报告。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鹏,济宁市副市长李丽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致辞;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徐永龙、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龚建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孙勇等出席并作专家报告。我校校领导胡辉平率队出席本次盛会并任现场点评专家。 鲁昕作题为《服务国家智能化创新战略培养汽车专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国家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两个创新融合战略路径、推进数字教育重点举措、汽车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四项嵌入技术重构能力及汽车新人才职教新专业等方面展开论述。鲁昕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汽车强国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
  • 2025-07-21
    本网讯(办公室)近日,省政协召开“加快高校‘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月度专题协商会。省政协主席唐良智主持会议,省政府副省长任清华,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等领导出席。会议围绕科教融汇创新生态构建、省属高校争创“双一流”、新工科建设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我校党委主要负责人李方泽应邀参会。李方泽结合我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围绕“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主题提出建议,强调需将公司实践要素前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环节,并构建“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制度性保障。李方泽的发言系统呈现了我校在产教融合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省政协主席唐良智在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准我省高校“双一流”“双特色” 建设的目标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与紧迫感。他指出,高校应聚焦重点、错位发展,在不同层次和领域彰显特色、提升水平;要抓住师资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引育并举,重点加大对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探索构建阶梯式的院士自主培育机制;同时,要强化高校支撑保障,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积极发挥教育评价作为改革“指挥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