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与助力解决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的号召,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2025年7月安徽职业技术大学安职能动“暖阳伴学”实践团走进新站区磨店于湾社区,开展暑期伴学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以爱心护航成长、用知识传递希望,凭青春之热血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江淮蝉鸣里,安全入童心
蝉鸣渐起时,暑期安全如新安江水,流淌在每个家庭的心间。志愿者们化身安全守护者,以匠心打造四门特色课程,将防溺水、安全用电、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的知识,编织成细密的安全网。课堂上,志愿者们以真实案例为墨,以互动问答为笔,在孩子们心中勾勒出溺水风险的清晰图景。面对江河湖泊暗藏的危机,他们用标准的普通话,将自救互救的科学方法娓娓道来,恰似九华山的晨钟暮鼓,声声警醒。
指尖传非遗,童心承古韵
非遗鱼灯摇曳千年的光影,在孩子们手中重焕生机。从竹篾扎架到彩纸裱糊,孩子们跟随志愿者学习传统技艺,感受古人“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一盏盏造型各异的鱼灯,不仅是孩子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晶,更让他们触摸到了江淮水乡独特的民俗文化脉搏。当鱼灯点亮的那一刻,古老的非遗技艺也悄然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火种。
携手星河路,共筑心之桥
陪伴是一座桥梁,跨越年龄与阅历的鸿沟,在志愿者与孩子们之间搭建起心与心沟通的渠道。在父母因忙碌无法时刻相伴的假期,志愿者的陪伴为孩子们填补了时光的空缺。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穿梭于知识的星河,从绘本里的奇妙世界到手工课上的创意天地,从趣味实验中的科学奥秘到户外游戏时的欢声笑语。每一次耐心的解答、每一回并肩的探索,都让孩子们感受到被关注、被理解,打开了他们原本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学会勇敢表达自我、分享内心世界。
安全课堂、非遗体验与温情陪伴交织成暑期成长的绚丽画卷。安全课程如坚固屏障,将防溺水、用电等知识融入互动教学,为孩子筑牢生命防线;非遗手工化作文化纽带,鱼灯摇曳、剪纸灵动,让徽风皖韵在指尖传承;陪伴则是温暖桥梁,通过知识探索与游戏互动,打开孩子心扉,传递关怀与力量。叁者相辅相成,既守护安全底线,又厚植文化根基,更滋养心灵成长,为乡村儿童的暑期注入安全、文化与爱的多元养分。(图文/梁诚)
初审:姜若兰 预审:郝进平 审核:刘红